华泰证券:地方化债是增量政策的“重头戏”

发布:0 关键词:华泰证券:地方化债是增量政策的“重头戏”

华泰证券称,本次人大常委会发布会上公布的一套系统性化债计划的数字基本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在“棚改隐债”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等方面略有一些积极增量信息,但在“预算约束”、“投资项目”、“问责”等方面的纪律更为明确,整体净效应还有待观察。此外,增量刺激方面,未公布细节,以预期管理为主,留出了一些空间。

本周三件牵动市场的大事(美国大选、美联储FOMC会议、人大常委会)逐一落下帷幕,靴子落地之后,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有待揭晓,未来一段时间整体的宏观能见度依旧偏低,但经济尾部风险降低,经济循环改善。我们对本次人大常委会发布会点评如下:

1、财政发力的必要性?

我们此前提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存在堵点+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三保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是降低经济尾部风险的抓手,也是需求端的增量所在。伴随着美国大选落定,外需不确定性增加,需要内需进行更多对冲,因此市场对本次发布会给予了更大的期待。

2、化债不出意料是重点所在

从最终的发布会信息来看,化债不出意料是重点所在,并对上月财政发布会信息进行了补充和细化。

(1)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提高6万亿+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预计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下降至2.3万亿元。

(2)严控增量:“预算约束更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监管问责更严”。

(3)关于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金融管理部门已经研究制定了金融支持地方债务化解的政策举措,财政部积极配合。

而对于市场更为关注的增量政策,发布会仅“剧透”了部分已在预期内的信息:

(1)对于今年的预算:安排中央单位上缴利润+加强支出管理+可以动用预算稳定基金,保障今年财政收支平衡,暂时没有通过国债增发补缺口。

(2)继续谋划下一步财政政策,“剧透”了几个已知信息:①房地产税收政策:报批阶段,近期落地;②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③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加快推进。④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正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未来是关注的重点。

(3)明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给力”:①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②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于资本金比例;③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④加大力度支持“两新”,扩大品种和规模;⑤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的力度。

整体来看,本次发布会上公布的一套系统性化债计划的数字基本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在“棚改隐债”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等方面略有一些积极增量信息,但在“预算约束”、“投资项目”、“问责”等方面的纪律更为明确,整体净效应还有待观察。此外,增量刺激方面,未公布细节,以预期管理为主,留出了一些空间。

3、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点,化债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有必要做一定拆分:

(1)披露的化债额度部分,主要是“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后测算的全国隐性债务余额”,可能更多对应当前的有息债务(比如银行信贷等),此前市场讨论较多的经营性债务和工资支出等可能不包含在内。这部分的直接影响在于节约利息支出,经财政部测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利息支出,对GDP的直接拉动在年化0.1个百分点左右。

(2)更需要关注对地方“软环境”和能动性的影响,“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这些影响更为实质性。不过,本次发布会同时提到,“预算约束更强”、“监管问责更严”等,对于投资项目的筛选预计仍偏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地方政府KPI导向和政策一致性评估等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的净效应还需要观察,有资金支持,有激励导向,合力效果才会更好。

(3)市场更为关注的地方城投经营性负债的部分,对应到企业拖欠款、工资福利的部分,本次发布会上明确这部分负债主要由“金融管理部门”通过“金融支持”化解,财政部以“配合”为主。这部分从增量角度来说更有意义,有利于改善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有利于改善地方营商环境,对经济循环的意义重大。后续需关注央行是否有相应的政策工具推出,现金流改善后,实体部门的支出意愿更为重要。

(4)此外,化债还有利于“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但这一点还需要实体部门融资需求修复作为基础条件。

(5)最后,关注地方债用途扩宽,如果可以用于土地收储,将有助于缓解部分拿地城投的压力。

4、如何理解本次发布会和后续的政策节奏?

从当前时点来看,财政的必要性仍毋庸置疑,但紧迫性可能有所下降。一是,金融政策组合拳+年内4000亿地方债限额提高+2.3万亿存量资金加速落地等政策之后,经济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企稳迹象,金融业和房地产GDP对增长读数也有直接拉动,可能已基本满足实现年内目标所需的政策力度;二是,美国大选落地后,在通胀压力和幕僚博弈等影响之下,具体的关税兑现幅度、是否穿透征税等细则仍不明确,对增长的影响可能还需要评估;三是,特朗普时代可能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为此留出一定的政策空间。

因此,等待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两会更符合政策相机抉择的倾向,我们对于未来政策节奏存在几点判断:

第一,为了应对潜在关税风险,国内政策可能会加大逆周期调节和刺激力度,这一预期暂无明显变化。当前市场预期的增量部分(明年3.8%以上的赤字率+继续发行特别国债等)可能已经成为相对下限的位置。

第二,只是鉴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本次政策应对的周期可能会相对拉长,不确定性因素在于关税的落地节奏、幅度、以及是否穿透征税等,甚至是后续可能的贸易谈判等。

第三,节奏上,后续需要关注的几个节点:①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对特朗普上任前的一系列政策预热;②两会——应对特朗普上任后的关税推进;③真正的关税落地时点和可能的贸易谈判。

第四,特朗普2.0时代可能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政策空间。

5、本次发布会的市场影响?

基本面:财政具备一定的短期拉动效应,且外部抢出口效应可能和年末稳增长、明年初开门红等节点相叠加,或强化短期数据共振,短期增长读数有望迎来一波小脉冲。中期来看,外需不确定性增加,以下限思维看待国内政策空间,但对净效应和弹性不宜太过高估,更多增量刺激有待揭晓,且需要依赖经济循环传导。

对于价格而言,本周几只靴子的落地对供需缺口而言存在一定扰动。外部来看,关税提高预期之下,出口下滑带来需求扰动,而出海等规避手段可能带来内部产线的闲置;内部来看,为了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内部产业政策也需要更为积极,供给端支持仍有一定的必要性,意味着价格的惯性可能相对更强,尤其是商品项,从这一角度看可能需要更大的内需对冲幅度。

因此,经济波浪式运行的特征目前看没有变化,且明年宏观政策的能见度依旧偏低,需要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政策相机抉择的影响。

对股市而言略偏正面。政策博弈可能并未结束、应对期反而被进一步拉长,流动性保持宽松对应主题性机会比顺周期品种更活跃,内需品种相对受益,两头或更为占优——关注“大”标的里与政府相关的+“小”标的里与居民消费修复初期特征更为匹配的。

债券供给层面,本次发布会公布的发行量暂未超出我们此前预期,但未对发行节奏进行详细披露,仅提到“隐债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等,预计年内启动概率较高,还需关注后续财政部公告信息等,后续一段时间利率债供给显著提高的情况没有变化。

债市而言,明年财政货币继续发力,化债改善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宏观流动性大概率延续偏松状态。基本面核心矛盾有待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尚未恢复,产能仍在去化过程中,支持性货币政策不改,债市还不会走熊。不过相比于股市,债市的问题是“起点”太高,机构行为不稳定因素较多,股市作为竞争性资产分流资金,波动会明显增大。目前十年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1%附近,历史上看已经是极低水平。明年即便有一到两次降息,考虑到本轮稳增长政策意志、财政供给、股市分流等,也很难带动长端利率下行太多,曲线形态走陡的概率更高,我们判断明年十年国债低点可能难以突破1.8%-1.9%,向上难以突破2.3-2.4%,长期趋势不言结束,但震荡市特征更明显。

对信用债的影响?

(1)大规模债务置换将明显缓解城投再融资压力,利好中短端城投债。根据会议,从4万亿(特殊专项债形式,8000亿元*5年)+ 6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形式,2万亿元*3年)共计有10万亿元用于化解隐性债务,此外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缓解地方流动性压力,明显提振市场对城投债的信心。结合市场此前消息与10.12发布会曾提及的每年安排一定额度专项债及大规模债务置换,整体相对符合化债预期。

考虑到目前一揽子化债周期延长至2027年6月(与隐债置换的2028年期限基本一致),中短久期品种预计下行幅度更大。区域层面上,近期政策博弈+股债跷跷板带动信用债调整较多,预计重点化债省市的城投债仍有较大利差下行空间。

此外,大规模债务置换往往伴随着部分高票息城投债的提前兑付,结合化债下融资政策持续收紧,预计城投债供给或更加稀缺。

(2)长期关注平台转型和分化,注意厘清隐债和经营性债务。根据会议,在本次公布化债支持前,2028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为14.3万亿元(符合我们之前10-15万亿元的估测区间,参考11月4日发布的《转向震荡市思维——2025年债市展望》),但该口径主要为2018年前审计的隐性债务规模。各平台在隐债外仍存大量经营性债务(截至2024年6月末,城投平台存量有息债务共计58万亿元),隐债外的部分债务或仍依靠银行贷款展期降息与置换进行风险缓释,关注后续区域配套金融机构债务置换进程。

结合134号文、150号文一直以来强调的2027年6月时间节点,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城投主体的存量债务处置路径、业务转型进程、股权划转与财政补助边际变化等方面,明确平台仍保持“城投”底色、还是意指“产业转型”。

(3)从化债思路来看,本次会议重点提及了化债工作思路发生的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化债思路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化债范围,表明了中央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视,同时也释放了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信号。此外,“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或与城投转型有关,关注后续不同省市城投平台的转型进程。

(4)其他企业影响方面,考虑到隐性债务亦包含拖欠款,且拖欠款的债权人主要为建筑建材类企业,预计该类企业的流动性压力有所缓释、后续业绩表现有望好转。因此,地方债务置换在一定程度上能畅通经济循环、改善企业现金流甚至营商环境。持续关注后续各省债务置换分配额度及资金用途。

本文作者:华泰研究;来源于: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原文标题:《地方化债是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人大常委会发布会点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