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平台项目展业标准明确 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窗口指导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金融机构收到了窗口指导。
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近期,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明确地方平台项目展业标准。
据悉,窗口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严格落实《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号文,简称“35号文”),机构须通过“融资平台查询系统”查询确认相关平台是否列入监管名单。若在名单之内,不管作为融资主体或者担保主体,相关债务只减不增,降低高息非标融资。
对于上述信息,除了多位信托人士已经证实,数位银行内部人士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所在机构也在近期收到类似窗口指导,并自6月份起严格执行。
融资平台查询系统上线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防范和化解融资平台等地方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9月发布35号文。该重要文件发布之后,地方平台融资领域已产生重大变革。
根据202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部委和地方两个层面建立了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小组,制定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系列文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重点地区融资平台平等协商,依法合规、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融资平台增量债务,完善常态化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统计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融资平台的风险监测。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融资平台查询系统”已于今年3月正式上线,并于近期向多家机构开放权限。相关金融机构可通过该系统查询融资平台的相关情况,包括融资平台是否在监管名单之中以及债项等信息,方便金融机构和融资平台开展业务。
明确平台项目展业标准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窗口指导有收紧政信业务尺度的意味,展业标准也得以明确。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获悉,部分信托公司5月份已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此次窗口指导的要求是严格落实“35号文”,信托公司在展业中须通过“融资平台查询系统”查询确认相关平台是否列入监管名单。
一位机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的压降都以央行名单为依据,以2023年3月末的债务数据为基础,如果融资平台或其担保平台列入名单之中,融资额度只能缩减不能增加。如果属于高息融资,利率也需调降。”
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地方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只能查询所属辖区的平台情况,有的信托公司通过股东方权限可查询更大范围的平台情况。
此外,还有数位银行内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所在机构也在近期收到类似窗口指导。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一位人士坦承,“目前各大金融机构均在清理涉及隐性债务的项目,我行也在5月份收到窗口指导,于6月份开始执行。”
政信类项目空间被压缩
近年来,随着融资类信托额度一再压降,以及房地产信托屡曝负面消息,政信类项目成为部分信托公司的发力重点。不过,行业观察人士认为,该业务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但展业的空间正在被压缩。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分析,一方面,在化债背景下,部分地区城投非标风险事件仍频发,城投主体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尚未系统性缓解,部分城投公司的融资需求依旧旺盛。非标融资产品对于城投公司的资质要求相对低,对资金使用的监管较松,因此非标信托业务仍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化债进程推进,城投融资端在“遏增量、化存量”约束下步步收紧,叠加融资成本持续下行,城投领域的“资产荒”愈演愈烈,对政信类信托业务相对不利。
另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5月,基础产业集合信托成立规模246.40亿元,环比减少22.22%,其中投向江苏省、陕西省和浙江省的信托资金规模分列前三,分别为74.11亿元、28.09亿元、17.76亿元。
责任编辑:张靖笛